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踏入西和县西峪镇荣益达乡村就业工厂的厂房内,便能听到缝纫机规律的“哒哒”声与裁剪布料的“沙沙”声交织,宛如一曲致富的旋律。车间内,50多台电动缝纫机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数十名工人正专心致志地从事裁剪、缝制、熨烫和包装等工作。

车间主管刘淑英拿着质检规范表逐一核对完成品,同时她对工人们说:“这批运往邻近县区的学校制服订单时间紧迫,质量要求严格,我们必须既要确保生产进度,同时也要确保产品质量!”

“以前围着灶台转,现在成了技术能手!”正在缝制校服的刘丽满脸笑意。5年前,她还是家庭主妇,如今凭借熟练的缝纫技术,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像她这样实现“身份转变”的留守妇女,在荣益达工厂就有近百人。企业推行的“计件工资+全勤奖励”制度,让工人月收入稳定在2500至4000元之间。

近年来,西和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创新打造“企业+车间+农户”运营模式,通过建设乡村就业工厂与帮扶车间,让群众端稳“家门口的饭碗”,走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根据数据,西和县成功设立了69个乡村就业工厂(也称帮扶车间),为1457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员工平均每月收入超过2500元。这些位于村民家门口的就业点,使得村民得以兼顾工作和家庭,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