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在《人口与经济》期刊最新一期中,一篇名为《生育友好指数构建、测算及省际差异研究》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由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温勇及其团队完成,结果显示,在对中国31个省份的生育友好指数进行排名时,云南省脱颖而出,位居全国第一。该研究以“愿意生”、“生得好”、“养得起”三个关键维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17项三级指标的评估体系,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各个省份在生育友好方面的表现。

南京邮电大学温勇教授团队所发布的《生育友好指数》研究报告,无疑为我们审视各省份的生育扶持状况提供了一种新颖且引人入胜的观察角度。

一、这项研究的核心信息和主要发现

研究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温勇教授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该校硕士生苏阳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李月副研究员等。

评估体系:从“愿意生”“生得好”“养得起”三个维度构建 包含生育状况、生育保障、生育支持3大一级指标和17项三级指标。

总体排名:全国平均分82.73.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前三名:云南(92.95分)、浙江、吉林 后三名:西藏、广东、四川等。

云南领先原因:生育状况与生育支持政策表现突出 • 生育补贴: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一次性补贴,并每年发放800元育儿补助 • 生育状况:出生人口性别比(107.81)和女性平均初育年龄(26.17岁)表现卓越。

其他典型省份:浙江:生育支持全国第一。 西藏:整体得分最低,孕产妇死亡率高达46.7/10万。北京/广东:经济发达但排名靠后 • 浙江:平均产假173天,普惠幼儿园覆盖率92.66% • 北京:总和生育率仅0.61.每千人口托位数1.52 • 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115.24)偏高,产假天数(98天)偏低。

二、排名背后的启示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些超出我们常规认知的情况:

1. 经济发达不等于生育友好:研究发现,北京、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排名反而相对靠后。这说明,高经济水平并不自动转化为对生育家庭更友好的支持环境。

2.“养得起”是核心痛点:研究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生育支持”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这意味着,如何通过切实的经济补贴、充足的托育服务和完善的假期制度来降低家庭的养育成本,是提升生育友好度的关键。

3. 政策与效果需要匹配:研究还提醒,有些地区(如湖北、湖南等)政策支持先行,但未能有效转化为更好的生育状况;而另一些地区(如西藏、四川等)生育状况尚可,但政策支持不足,存在可持续性隐忧。

三、如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研究团队建议,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从经济、时间和服务多个维度完善生育支持体系。从各地的实践和学术探讨来看,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 全周期的医疗保障:例如,云南省就致力于构建覆盖孕前到育儿的全周期生育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推行分娩镇痛、实现新生儿“出生即参保”等。

构建社区托育服务网络:确保居民“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托育服务至关重要。众多地区把“每千人拥有托位数”设定为关键衡量标准,并积极推动社区普惠托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 共同分摊成本模式:实施延长产假和设立育儿假等政策将提升企业的财务负担。为此,研究并构建政府、企业及个人三方共同分担休假成本的新机制,对于确保政策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构建温馨社区氛围:通过在社区层面营造空间舒适、服务贴心、文化和谐的居住环境,有效促进生育支持政策的普及与深入,确保每户家庭都能享受到相关政策带来的便利。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