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自5月8日起至6月7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意见。该修订计划旨在对电动和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装位置、标识、安全性能以及结构强度等方面制定具体规范,此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迅猛发展,新型的“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隐藏式车门把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设计不仅与车身设计完美融合,更有效地降低了风阻系数,对于燃油车而言,这能显著减少油耗;而对于电动汽车,则可以大幅提升续航里程。此外,这种创新的设计风格也极大地增强了车辆的整体观感和科技感,因此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同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和安全隐患也在暴露——例如,隐蔽无标志,不少人反映不好找、不习惯;一些碰撞、起火事故容易造成车辆断电,使电动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难度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遇紧急情况增添操作难度……

当前,针对汽车车门把手,国外暂无相关标准,国内现有相关标准仅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次启动的公开征求意见环节,针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详细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与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识要求,以及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功能与试验方法。此外,标准还涵盖了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测试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并对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性能测试提出了具体要求及试验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相关负责人强调,为了提升救援逃生的效率与安全性,有必要对汽车车门外把手进行强化设计。特别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或起火等紧急事故场景中,应确保车门外把手具备更为严密的逻辑安全性能。此外,还应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断电或碰撞等意外事故发生时,车门系统依然能够顺利开启。这样一来,救援人员与被困者就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救援和逃生,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