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收获的金秋季节,蒙城县篱笆镇的五万亩花生渐次成熟,迎来批量收割的关键时期。郭集社区的村民杨永建面对自家的广阔花生田,心中满是忧虑——由于劳动力短缺,再加上天气预报预示着近期将有降雨,若不能及时抓住收割的时机,一年的辛勤劳作可能就此付诸东流。

为了尽快完成这20亩花生的收割工作,我们至少需要额外8名劳动力。往年依靠邻居们的互相帮助,但今年每家每户都事务繁忙,实在是难以召集到足够的人手。杨永建在述说时,言辞中流露出紧迫的情绪。

转机降临于篱笆镇的“零工驿站”。在负责人叶宇的走访摸排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杨永建所面临的困境。为了迅速解决这一问题,叶宇立刻组织团队启动了驿站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他们开始对农户的采收面积和用工缺口进行详细统计;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多种渠道,他们迅速收集了零工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建立了“需求清单”与“供给清单”的双台账。这样一来,不仅两端的信息清晰明了,而且对底数的掌握也变得准确无误。

针对采收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零工驿站”打破常规零工匹配模式,专门开辟“助农抢收绿色通道”,安排专人接听用工热线,实时匹配用工需求,并在各村级劳务信息点同步发布岗位。消息发布仅一小时,就有15人报名。最终,由10人组成的“助农抢收小分队”第二天清晨七点就准时出现在了杨永建的地头。

“在家门口干活,既帮了乡亲,也增加了收入,心里特别踏实。”58岁的何塘村村民孙美兰作为“抢收队”的一员,不仅高效完成了采收任务,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

“零工驿站”既安排工作人员现场协调调度,还明确薪资标准,确保“农户放心、零工安心”。原本需要7天的采收工作,最终在降雨前全部完成,杨永建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

在篱笆镇,这样的暖心场景不断上演。截至目前,该镇“零工驿站”已累计为65户花生种植户匹配零工225人次,助力抢收花生1156亩,平均每户采收周期缩短3天至5天,花生完好率提升至98%以上。参与抢收的零工人均增收600元至1200元,真正实现了“农户保收成、零工增收入”的双赢。

“‘零工驿站’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更在农忙时节和突发天气等关键时期,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应急纽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篱笆镇党委书记赵耀在谈到这一项目时自豪地表示。该镇计划以此次助农抢收行动为示范,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在现有的镇级驿站基础上,将进一步实现17个行政村的村级服务点全面覆盖。通过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和优化运行机制,让这些“小驿站”真正成为连接农户的‘粮袋子’与零工的‘钱袋子’的桥梁,把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传递到田野乡间,让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温暖与关怀。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