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众多地区为促进适龄人群结婚生育,对婚假期限进行了调整。调查显示,目前各地区的婚假时长存在差异,最短为3天,最长可达30天。那么,这些婚假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众多网友对于四川计划增加婚假的规定,纷纷发表评论,表达出强烈的赞同之意。“希望尽快实施”、“提议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支持的力量。

不完全统计显示,除了四川省,全国范围内已有27个省份,包括山西、河北等,实施了婚假延长政策,婚假的最长时长介于10至30天之间。

地方婚假主要依据1980年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按照3天婚假标准执行。一段时间以来,为鼓励晚婚晚育,各地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了天数不等的“晚婚假”或延长婚假。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删掉了有关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行修改,其中提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各地随之修订省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取消了有关“晚婚假”的规定,多地结合实际延长了婚假天数。比如,山西省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30日;河北省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延长婚假15天;河南省规定,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8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婚假7日。

自去年下半年起,浙江、山东、湖北等地纷纷跟进,相继宣布了对婚假的延长政策。具体来看,浙江省规定,对于依法完成结婚登记的职工,将享有13天的婚假福利;山东省则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可以享受15天的婚假,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则可额外增加3天的婚假;而湖北省也作出响应,对于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不仅享有国家规定的婚假,还将婚假延长至15天。这些举措无疑为职工们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假期安排,有助于缓解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许光建教授指出,目前实施婚假延长政策的主要是那些人口负增长较为明显的地区。这一举措旨在激励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从而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