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近日,我有幸跟随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活动,来到了新疆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次实地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文物普查员的艰辛。那天,风沙是此行最直观的感受:当我拿起相机不到30秒,屏幕上已被一层厚厚的沙尘覆盖;即便是放在帐篷内的食物,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吹进缝隙中的沙子紧紧包裹。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誉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其名早已响彻云霄。这片沙漠究竟干燥到了何种程度?除了满目皆是的沙粒,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对于无数人而言,它充满了无尽的好奇,然而,其恶劣的环境同样让人心生畏惧。但对于新疆的文物普查员来说,深入沙漠的腹地已成为一种常态。为了确保对那些远离绿洲的文物进行细致的核查,他们常常需要连续多日生活在其中,这样的经历在他们的工作中并不鲜见。

我们这次跟随普查员进入的丹丹乌里克遗址,距离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玛力喀勒干村北80千米,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经过发掘和考证,该遗址被确定为唐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杰谢镇”故址,是唐安西都护府治下安西四镇中于阗军镇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准备工作从一大早就开始了。普查队员们不仅要携带工作用具,还要准备包括水、食材、药品等在内的生活物资。沙漠特殊的地貌对司机和用车也提出了高要求。每位司机都需拥有丰富的野外驾驶经验,车辆均为越野车,否则难以穿行。普查队员告诉我,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带骆驼一同前往。

当天,我们一行人从策勒县踏上了征程。沿途,沙子分布不均,车辆在颠簸中前行,160公里的路程我们竟然耗费了近3个半小时。抵达临时停车点后,我们还需再徒步近两公里才能抵达遗址。这片沙漠中沙丘连绵,行走起来既费力又阻碍视线。若与周围的人拉开一段距离,转眼间便失去了彼此的身影。在这片辽阔的沙漠中,个人显得格外渺小。行走期间,记者一度感到心慌,担心自己会迷路,忧虑的情绪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头。

当普查工作告一段落,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帐篷时,不禁惊讶地发现,我的鞋子内竟然有近一半的空间被沙子填满,而我的脸、手和头皮也无一例外地被沙尘覆盖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普查员们却告诉我,这还算是个不错的状况。他们拿出了一段在恶劣天气下拍摄的视频给我看:狂风肆虐,飞扬的沙尘将天空和大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片金黄色的世界。在这狂风暴雨中,睡袋无助地躺在地上,一次又一次被沙尘无情地掩埋。这段视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普查员们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不易。

发布时间:2025-05-23 15:5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