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人形机器人周围聚集了大量体验者,它们能够进行对话交流;人脸识别系统如同智能“医生”,仅需眼部扫描即可进行远程诊断并出具健康评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虚拟桥梁,让参观者能清晰理解这座世界级大桥的精细建造过程。

近期在贵阳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的专业展区里,一系列富有科技气息的情景,生动描绘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生动画面。

在来自全球的375家参展企业展示的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及服务方案中,超过六成内容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这不仅让参观者们提前感受到了未来生活的轮廓,而且生动体现了中国加速“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深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举措。

科大讯飞在数博会上发布“城市智能体”概念方案。“从现场呈现的诸多智能体、智能终端展品,以及与会中外专家交流的话题不难看出,中国‘人工智能+’行动对消费、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科大讯飞数字政府业务部总经理陈敏军说。

中国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已迈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

这种以智能驱动为标志的赋能效应,在中国基层治理中体现得较为显著。不久前落幕的“村超”全国赛总决赛,让西南小城贵州榕江迎来超高人气,但大量自驾车辆从全国多地涌入,也给当地交通带来巨大考验。

贵州交管部门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态势”模块,通过融合高速公路交警卡口、交通ETC、收费站匝道卡口等数据,绘制了“全省高速公路车辆实时运行一张图”,提前预判车流高峰,及时引导车辆从城郊匝道分流,有效缓解拥堵。据了解,该系统已为全省上千场大型活动提供交通保障,提升通行效率。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

为了更好地服务夏季来黔的游客,贵州省精心推出了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这一名字的灵感来源于贵州最为著名的三大景区: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以及西江千户苗寨。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旅游达人,还是初次踏上贵州土地的“小白”,都能借助“黄小西”享受到贴心周到的智能服务。贵州省副省长罗强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发布时间:2025-09-16 17:2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