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不论是农忙还是农闲,马家窑村的居民马如朝总是频繁地前往田地。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员,他的职责就是进行巡查。在临洮县,与马如朝相似的文物保护员共有60余人,这些人员由县文物保护中心聘请,主要负责协助对遗址的日常巡视与管理。

截至目前,马家窑遗址占地面积已超10万平方米,而寺洼遗址的面积更是超过了200万平方米。遗址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许多区域尚未进行考古挖掘。得益于文物保护人员的协助,全县范围内160余处县级以上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已纳入日常巡查管理体系。

“村民熟悉当地情况,能帮助我们有重点地开展保护工作。”临洮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于欣雨说的“重点”,既包括重点地段,也包括重点时刻。在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文保员关注人为设施、机械操作是否合规;在玉米秆密集长高的时候,文保员就到田地深处巡查,以防不法盗挖。

除了发动村民,科技也成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帮手。

在临洮县博物馆监控中心内,36块屏幕上正显示着不同遗址的实时画面。2019年,针对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洮县启动建设安防工程项目,140多个智能监控设备覆盖全部重点区域,24小时监控实况,内容还同步给县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

不仅要保护文化遗存,更要提升全民的文保意识。2023年,《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通过并正式实施,当地多次开展普法宣传。“通过立法,大家保护遗址的意识更强了,也更主动了。”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维山说。

“让更多人愿意听跨越千年的彩陶故事”

伴着明快轻盈的旋律,十几名演员走上舞台,展示衣服上的马家窑文化特色纹饰。这是情景舞蹈《再现马家窑》的演出现场。台下,导演郑华认真记录着观众的反应。

郑华和20多名演员来自临洮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2年,他们开始策划、排演《再现马家窑》。舞蹈不仅再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发掘场景,还设计了考古学家与当代讲解员的“跨时空交流”。

郑华指出,创新展示手法同样至关重要。他透露,该团队独立研发了超过20款独具特色的服装设计。这些设计融入了象征河流无尽流淌的波涛、涡流图案,以及充满活力的动物图案,以及充满动态之美的几何图案……每一款服装上的图案设计都独具匠心,与不同的时代、地点及人物特征相契合。

临洮县不仅举办了线下演出,还安排了演员和工作人员在县博物馆大厅进行舞蹈拍摄,同时穿插文物知识讲解,将这些内容剪辑成短视频,并在临洮县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及短视频应用上公开发布。

除了舞蹈,网络上的观赏内容远不止于此。访问临洮县博物馆官方网站,游客便能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参观“彩陶文物展”。许多人在线上体验之后,特地前来博物馆实地参观。该馆的数字化展览厅和数字文物展示墙也因此成为了人气爆棚的拍照圣地。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