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2024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至87.2%;地表水体的优质水质断面比率更是达到了90.4%,实现了首次突破90%的里程碑。

青山绿水即是宝贵财富。这标志着我们在全面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迈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更高阶段,具有划时代的五年历程。

根据国新办发布的数据,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从往昔民众心中的“心肺之痛”转变为“碧空常驻”。2024年,这些城市的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实现了比“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更为显著的降幅。

群众身边突出的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经持续攻坚,已是水清岸绿。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各地绿色滨水空间解锁开放,成为生态河、幸福河。

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国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综合整治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这是在新疆达坂城区域拍摄的风机和汇集站(2024年1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一座座风车和一片片光伏成就了中国的别样“风光”。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五年,逐“绿”前行,厚植发展的底色。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浙江将“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变为“民生红利”;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生态环境的“含金量”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这五年,系统治理,将“美一处”汇成“处处美”。

深圳福田的红树林区域,是约10万只迁徙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在此,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曾逐渐减弱,栖息地规模也在缩小,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然而,如今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我国在提升治理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占比已超过30%,这一举措有效保障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安全。同时,森林覆盖率实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25%以上,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约2个百分点。这一成就不仅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还助力全球绿化,我国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展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