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2024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于昨日上午隆重举行,总计颁发奖项206项(人),其中191个项目及15位个人荣获殊荣。通过对大奖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得以窥见上海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显著进展。获奖项目和人才展现出诸多鲜明特点。为此,市科技奖励中心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一一解读。

与2023年度相比,自然科学奖的授奖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共增加了10项。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奖的授奖数量则有所下降,减少了17项。在其他奖励类别方面,授奖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据市科技奖励中心透露,2024年度自然科学奖的获奖率(即授奖数与提名数的比值)达到了23%,这一比例高于科技进步奖的16%。这一数据变化充分体现了上海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具备的坚实基础、强大的原创能力和高水平的成果质量。

近年来,上海强化基础研究组织化实施和多元投入,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引导科研团队挑战高风险、高价值研究。同时,市科委持续扩大“探索者计划”实施范围,引导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与高校院所合作。

这些举措对上海基础研究起到了积极影响。在191个获奖项目中,5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占比达29%,创下2006年设立自然科学奖以来的新高。18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中,有22篇论文发表在国际三大顶尖科学期刊《自然》《科学》《细胞》正刊或子刊上(正刊8篇、子刊14篇),占论文总数的1/4.凸显了国际影响力。

从获奖完成人来看,中青年人才发挥了中坚力量。2024年度获奖项目共有1790位完成人,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1171人,占比65%,比2023年度高4个百分点;2024年度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中青年82人,占比43%,比2023年度高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有2位“90后”是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他们是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胡凤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同济大学副教授周涛。

在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10位获奖者中,有7位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金扶持,并在量子科技、绿色低碳、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尖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行积极、开放的人才战略,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沪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此,上海出台了“东方英才计划”、“白玉兰计划”、“启明星项目”等一系列专项政策,旨在鼓励和支持中青年人才勇敢地踏入科学研究的“无人区”。在科技领域,上海科技奖项目的完成人和第一完成人中,中青年人才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一现象从侧面充分展示了上海人才政策的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25-09-11 09:2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