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资讯晨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兰州在线 正文

为了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教育厅将打通高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瓶颈,切实通过教育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为此,省教育厅于2022年启动了高校产业研究院建设工作。

为了在2023年进一步推进高校产业研究院的建设,省教育厅在《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建设方案》的基础上,進一步制定了《甘肃高校国家级产业研究院建设方案》。此外,省教育厅还积极培育了6个国家级产业研究院,以进一步推动高校产业研究院的发展。这些国家级产业研究院将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各产业研究院邀请合作企业开展建设实施方案的优化论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铺就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依托兰州大学成立的甘肃核产业研究院与中核集团就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讨,双方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甘肃农业大学种业产业研究院与甘肃五谷种业、甘肃亚盛种业等企业就合作科研基地、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兰州交通大学太阳能光热产业研究院与恒基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别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过去一年,这样的思路碰撞有多次。

所有的探索,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努力探索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在新时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振兴中展现更大作用。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甘肃批准建设的6个产业研究院已完成揭牌和实施方案论证工作,并已开始相关产业的技术攻关。

敦煌,全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个小时,光热资源丰富。世界上首座商业运行且兰州交通大学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50兆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电站就建在这里,正常天气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

该项目以高温熔盐作为集热、传热、储热和换热统一工质,整体实现了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新工艺流程,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这就是当高校的人才智力遇上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力擦出的火花。

不仅如此,基于已有的科技创新、产业化、人才团队和平台等基础,兰州交通大学太阳能光热产业研究院还围绕全省产业发展布局,激活创新源头,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设“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市场运营”四大功能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而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大千教授团队突破了电可控中子源、核信息采集与分析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发了原创性科研仪器“铀矿采冶过程在线分析仪”。同时精准对接各地产业需求,各产业研究院开展校企联合攻关,让科研与经济的现实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023年7月中下旬,是河西玉米开花散粉的关键期,每天从早晨七点到下午六点,顶着炎炎烈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彭云玲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武威黄羊镇玉米试验田里进行套袋、授粉及农艺性状表型数据采集等工作。

彭云玲教授带领团队,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依托,联合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种子管理局,于2018年组建甘肃农业大学凉州玉米专家院,202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通过教师、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实践、边服务、边研究,着力培养有理想、肯奉献的“知农、爱农、兴农”新型应用型人才。

在河西走廊和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的多个科研试验站点中,现在一份份样品和一组组数据都在泥土中诞生,并用于生产。

“唯有把双脚深深扎进泥土里,才能长出真本事来!”这是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他的治学理念和对于学科建设的深刻理解。在柴强看来,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和种业振兴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为学科的持续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同时也兼顾了培养人才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柴强认为,科研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将科研平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学科建设和种业振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18731251601)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