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本年度第一季度,我国乘用车领域展现出稳步提升与结构升级的明显趋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消费领域,持续引领市场发展。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相互促进,共同为全年的行业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量达到512.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6%。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累计零售量更是达到了242万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6.4%。此外,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综合达到了47.2%,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今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9%,虽然在荣枯线之上,但是终端去库存的节奏在加快。另外,3月二手车经理人指数为48.2%,环比增长了8.8个百分点。二手车市场景气度显著提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总量将突破2400万辆,同比增长达到5%,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将会达到55%,市场增长态势有望延续。不过,汽车市场向好的背后,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指出,目前,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特点,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的最大问题,整个汽车产业链出现严重恶化的状况。而且部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又受到限购政策的制约,如何能够充分合理释放消费潜能,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品质,是行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为连接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流通环节,一线的汽车经销商正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压力,其经营环境显得尤为严峻。这种压力部分源于汽车厂家在品牌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抽贷、断贷或压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造成企业运营停滞。这一状况与汽车经销商自身的经营能力并无直接关联,而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从生产端来看,部分生产企业产能释放过度,销售计划设定过高,使得经销商面临巨大压力,难以实现销售目标。而在消费端,新车市场出现价格倒挂现象,经销商面临一定程度的亏损。特别是燃油车经销商,他们面临着网点分布过密、库存积压、盈利能力不足以及厂家商务政策不合理等多重问题。总体而言,经销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了缓解这一状况,相关政府部门亟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