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全社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增幅达到了8.4%,而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61%。在科技创新方面,猪用口蹄疫疫苗和高性能铜加工等8项重大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殊荣。此外,“甘肃造”第五套医用碳离子治疗系统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并正式投入临床应用,标志着武威重离子兰州院区正式开启服务模式。 在企业发展方面,甘肃省新增了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同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达到244户,展示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2442家,同比增长16.2%,展现了甘肃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海亮集团成为我省首个跻身“全国隐形独角兽500强”的企业,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认可,也为甘肃省企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了甘肃省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省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每一步都显得坚定而有力。数字的跳动,生动地映照出这一过程中我省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欣喜的是,在众多科技成果如泉涌般涌现的背后,我们同样见证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正在不断走向成熟。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以及评价激励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中,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政策层面,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正加速出台并落地实施,“放管服”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一系列不断完善的政策,不仅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更极大地释放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为推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积分制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利器,金融力量如同滋养幼苗的甘霖。“企业创新积分制”自2020年起,在国家高新区率先试点并推广,成为一项创新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该制度通过科学量化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效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更重要的是,它将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金融部门和投资机构易于理解的“财务数据”,从而使得财政优惠政策、金融资源以及创业投资政策能够更加精准地投向科技型企业,为它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省科技厅和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了解到,截至2024年年末,全省通过“企业创新积分制”,已实现我省推荐清单内科技型企业首贷授信3.2亿元,发放贷款2.04亿元。

自强科技行动实施以来,甘肃省科技厅持续优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先后组织推荐兰州国家高新区、定西和陇西省级高新区开展全国第三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2024年又组织全省近170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全国统一“创新积分”和“精准画像”,力争科技部和央行将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积分推送至相关金融部门和投资机构,确保企业第一时间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支持,让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跑出创新“加速度”。

“广发英雄帖,能者来揭榜!”日前,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印发了《甘肃省产业科技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实施方案》,聚焦我省冶金有色、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征集遴选一批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揭榜攻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对标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业标准、行业标准,我省从解决当前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迫切需求出发,围绕企业需求“寻榜”、聚焦痛点“发榜”,以需求明确、导向清晰、参与面广的“揭榜挂帅”项目高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构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紧密纽带。实施“拨投结合”资金管理,“揭榜挂帅”项目研发资金以企业出资为主,政府搭平台、促合作并给予适当的研发补助,集中力量努力攻克大量企业级、产品级“卡脖子”问题。

走进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大屏幕前紧张地忙碌着。为了着力攻关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24年“揭榜挂帅”重大项目,破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展中的难题,该院成立了“电博士”党员创新工作室,组建党员攻坚小组。

该院攻关的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甘肃电网智能调度辅助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聚焦甘肃电网调度体系复杂、实时监测困难等技术难题,重点研究电网调度操作要素防误调度校核和智能调度人机语音交互技术,研制电网智能调度辅助机器人原型系统及应用,推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不断迈进。

据介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持续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活动,鼓励有实力的部门、单位公开竞争,优中选优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培养优秀项目负责人,促进重大成果培育和转化应用。

作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的科研中坚力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汇集电力系统仿真、新能源功率预测、储能技术、大数据等多专业人才,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技术,体系化谋划新能源、人工智能、超特高压输电等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推动项目成果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在张掖市,另一项“揭榜”成果正在助推特色资源利用转型升级。2023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勤研究员承担的“混维凹凸棒石黏土转白和伴生矿物利用关键制备技术”首批“揭榜挂帅”项目通过验收。

砖红色的矿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包括干法分离提纯和固相结构转白等关键工序,最终被转化为高品质的纳米粉体。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将原本被认为不具备工业利用价值的甘肃凹凸棒石资源,转变成了制备畜禽健康养殖材料、烟气催化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宝藏”。王爱勤研究员在采访中透露,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衍生出10件国家发明专利,而且有望在未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年产值增长超过亿元。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绝不能被束之高阁,尘封于抽屉之中。省科技厅的负责人明确指出,为了促进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未来将大力推广“赛马制”和“链主制”等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并引导更多的省级科技资金投入到“揭榜”项目中。自2021年起,我省便启动了“揭榜挂帅”的机制,并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全链条体系,包括需求征集、榜单发布、联合攻关以及验收推广等环节。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科研立项的束缚,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出题者,市场成为决定攻关方向的关键,从而能够精准地对接产业发展的痛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