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银发消费,作为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的关键力量,同时也是引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在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这一庞大的群体催生了旺盛的消费市场需求。从“银发专列”的火爆市场,到敬老餐厅的备受青睐,再到旅居康养模式的日益流行,银发消费领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突破3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期公布的《促进服务消费相关政策》集中关注老年人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强化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持续照护等行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以及“推动具备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育儿、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多项措施。

“系列举措旨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促进养老产业创新发展,为推动银发消费提质扩容、培育新的增长点打开更多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说。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快补齐养老服务供给短板,多措并举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

浙江鼓励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康复机构,为老人提供“走进门”服务;河南提升智慧化养老服务网络,打造银发族全天候安全守护网;广州白云区与湖南旅游集团开展文旅资源对接,推动“专列+免税购物”“专列+跨境医疗”等创新业态落地……

民企积极行动,进行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打车需求,滴滴出行率先推出“滴滴老年版”小程序和电话叫车热线,并结合老年人使用习惯,设置大字体、一键叫车等便捷服务。

“考虑到老年用户的特殊需求,当终点是医院且遇到排队场景时,滴滴助老打车提供优先派单服务,让老年人能更快叫到车。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提供就医优先派单服务超20万次。”滴滴出行有关负责人说。

既要温暖“夕阳”,也要守护“朝阳”。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接近3000万,育幼服务市场广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走进宁夏银川丽景街玺悦社区“宝宝屋”,老师生动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宝宝搭建积木造型,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自从社区有了‘宝宝屋’,我家宝宝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社区居民李阿姨对这种“花式带娃”赞不绝口。

为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玺悦社区通过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银川娃好托”设立社区“宝宝屋”,面向辖区1至4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社区嵌入式幼儿托育服务。

“目前,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更多老百姓能够‘托得起’‘放心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说。

北京部署统筹社区资源,提供更多免费或低收费场地,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江苏宿迁将适儿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增设儿童游憩活动设施、儿童友好标识;山西太原在园林建设中持续强化“1米高 度看城市”儿童视角,科学配置柔性步道、儿童游乐设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育幼服务业态,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和普惠性服务供给。

当前,我们面临的关键任务是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断深化和完善育幼服务政策体系。特别是要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托育中心、家庭托育点等新型育幼业态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儿童书店、亲子餐厅等多元化服务模式。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还能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育幼服务的迫切需求。正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晓兰所言,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育幼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育幼服务。

近日,商务部联合其他九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这份通知标志着“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政策的持续升级。通知中明确指出,将重点推进老服务业态的建设,并加速育幼服务业态的发展,旨在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一个集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于一体的全龄段友好型品质生活圈。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更是对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需求的有力响应。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