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打柴沟镇的多隆村,牧民朵才昂如同往日般,引领着成百只天华肉羊前往牧草地。这位传承牧羊技艺的藏族男子,面对着欢快跳跃的羊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经过多年政策的助力,朵才昂家庭的养殖业实现了稳步增长,其养殖数量已从起初的几十头高山细毛羊增加到如今的500余头天华肉羊。在这一过程中,朵才昂亲身经历了天祝县羊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产业转型的显著跨越。

2010年,天祝县携手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协作进行肉羊品种的改良工作,最终成功研发出天华肉羊这一新类型。同年,朵才昂家庭被认定为该新型肉羊的养殖示范户。朵才昂回忆道:“在那时推广这一新型肉羊品种时,我们全家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感。”

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做群众的工作。在工作人员耐心劝说下,朵才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引进了几十只天华肉羊。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天华肉羊不仅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也比原来的细毛羊快很多,而且产肉量和繁殖率都很高。

尝到甜头的朵才昂下定决心规模化养殖天华肉羊。

如今,朵才昂家的天华肉羊养殖规模已超过500只,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养羊大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30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40户。

朵才昂的养羊经历,正是天祝县羊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天祝县积极构建“种畜繁育研究院+改良站点+养殖场户”三级繁育体系,建成7个省级种羊场,年改良绵羊30万只,良种化率达90%,规模化程度达82%。与兰州大学合作培育的天华肉羊,具有体格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繁殖力高等优良特性,2024年3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高原肉羊产业的“王牌”。

在天祝县畜牧推广站站长祁万祯看来,天华肉羊抗逆性强,肉毛性能突出,非常适合高原养殖。近年来,天祝县通过“1+3+14+19+N”推广体系,已组建508个扩繁群,天华肉羊的养殖规模达到66.8万只。

特别是天祝县创新推出的“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牧互补”发展模式,成功突破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限。该模式通过优化种群结构,显著提高了能繁母羊的占比,达到了80%以上。同时,肉羔的生产周期也得到了显著缩短,从原先的6个月至7个月缩短至现在的3个月到4个月,实现了四季均衡出栏的目标,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2024年,天祝县的羊只养殖总数达到了220.5万头,其出栏量分别为137.97万头和82.53万头,产业产值成功突破9.7亿元大关,羊产业已经成为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和实现财富增长的关键产业。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