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钢琴家孔祥东认为,亲临现场聆听马勒的作品,能够体验到演奏者与听众之间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体验是无法被复制的。

国庆佳节以来,乐评人任海杰对剧场情有独钟,近期他刚刚沉浸在“巴伐利亚回响——2025上海大剧院歌剧节”的精彩演出中流连忘返。在过去的八年里,任海杰曾三次踏足欧洲的音乐之旅,其中三次专程前往慕尼黑歌剧节,领略了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十场精彩演出。而这一次,他得以在家门口连续四场观摩这场歌剧盛宴,实属圆满。为期一周的上海大剧院歌剧节不仅让国内观众领略到了世界顶级歌剧演出的风采,更成为了上海演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虎鲸文娱发布《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显示,当下线下演出日趋“下沉化”“小众化”,与此同时,线上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上浮23%。手机、短视频占据视线,为什么大家愿意买票进剧场感受延续百年的舞台艺术?

“在手机上刷视频、听唱片是吃罐装食品,现场听音乐就是吃新鲜食品。”在钢琴家孔祥东看来,“现场听‘马勒’,可以感受前后左右演奏家、观众的互动,所有的现场不可复制、不可重复。”

“在同一国家、同一城市、同一座剧院,短时间内完整呈现一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极为罕见。选择这样庞大且有难度的项目,绝不轻松,需要大量努力和挑战。但对我而言,真正的挑战是让中国年轻人爱上马勒。”捷杰耶夫说。

年轻的中国观众们爱马勒,也爱一年一度汇聚艺术节的世界顶级名家名团。“马勒全集”之后,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将携镇团之作《海盗》亮相艺术节,包含现场乐队的200人豪华配置,让演出票早早售罄。提奥多·库伦奇斯执棒音乐永恒乐团上演“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米歇尔·科尔哈斯》等名家名团在今年艺术节上演,打造“全国唯一”。

不可复制的“唯一”现场,让观众们从五湖四海汇聚上海,放下手机,沉浸于剧场。

将演出视为一颗种子,为本土新一代创作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在艺术节平台向全球观众展示来自中国的当代面孔

“与其说他们扮演的是奔赴巴黎的现代艺术家们,不如说他们扮演的就是他们自己,扮演的是生活在现代中国的舞者们。”看完江苏大剧院原创舞蹈剧场《春之祭》,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张岚月深有感触,“群舞与独舞之间简繁交替的动作设计诠释着生命的寂静与悸动。旋转移动的三角‘祭台’如命运的齿轮,转动着勇于尝试的艺术从业者们的生命轨迹。”

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吉思璇看《春之祭》注意到的是三角舞台与光、影、雾间的配合,“开场宛如播放键,为观众拉开历史帷幕,舞者们伴着‘泡沫’纵情狂舞,勾勒出沉浸于艺术世界灵思迸发、思想开花的瞬间”。

10月11日、12日,江苏大剧院原创舞蹈剧场《春之祭》亮相上海大剧院,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同在11日、12日,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舞蹈剧场《春之祭》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后者是编导程龙打磨了十多年的作品。

2013年,还是研究生的程龙第一次尝试编排《春之祭》,“它太伟大了,当时的我把握不住”。十年后,程龙再次向《春之祭》发起挑战,两次探索是她对现代舞台艺术构成的思考。“扶青计划”成为程龙第三次与《春之祭》相遇的契机。“每个人都可能在《春之祭》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

两部《春之祭》“撞车”,折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孵化平台积极赋能原创艺术生态良性循环。去年,皮娜·鲍什经典名作《春之祭》(非洲版)曾在艺术节掀起小高潮,今年,由艺术节委约并联合制作的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又将在上海完成亚洲首演。

“舞者都在感受、打开自己,这里没有评价,只有自由舞蹈的纯粹愉悦。”舞者李倩参与的《禾戏剧·大师之夜》是本届艺术节中外艺术家合作的又一新作。《禾戏剧·大师之夜》集结三部国际当代舞巅峰之作:尤安尼·布尔热瓦与玛丽·布尔热瓦的《梦不见了,但我记得》、亚历山大·埃克曼的《仙人掌》、欧汉·纳哈林的《-16》。

四位国际编舞大师在《禾戏剧·大师之夜》首度携手中国优秀青年舞者,历经三个月打磨向世界展示中国舞者的思考。“精疲力尽时,一边想着‘不行了’,一边还在冲、在喊、在跳。”舞者张娅姝在《禾戏剧·大师之夜》创排中体会着极限下的生命力。舞者黎星则享受跳舞时的全情投入,“每次跳舞,动作、节奏、情绪占满大脑,没空间想别的,又要跳舞了,特别开心”。

中国国家话剧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特别以全新阵容复排了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经典名剧《死无葬身之地》,以此向历史致敬。同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新疆新旅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了一部舞剧《龟兹》,这部作品不仅重现了千年流传的“龟兹舞”的迷人姿态,更以艺术的形式传承了新疆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上海民族乐团带来了全新力作《诗的中国》音乐会,而贵州省歌舞剧院则呈现了舞剧《王阳明》,这两部作品均以坚守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方式,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浪漫与坚韧。

充满雄心的中国创作者云集艺术节,他们怀揣着与《禾戏剧·大师之夜》制作人汪欣相似的美好愿景:把每一次演出比作一颗种子,致力于为本土新生代创作人才培育成长的环境,并在艺术节这个舞台上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中国当代文化的风采。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