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九月,静宁县的梯田层叠间,玉米棒逐渐饱满成熟,马铃薯的块茎在土壤深处悄然壮大,85万亩的旱地作物呈现出旺盛的生长态势,一片丰收的景象正迎面而来。
静宁县依托“五良合一”,即“优质田地、优良种子、先进技术、适宜时机、完善制度”,不断推动旱地农业发展动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种的京科968玉米,棒穗比往年长一大截,亩产将近2000斤!”在静宁县三合乡王湾村的旱作玉米种植示范带,村民李永永拨开玉米苞叶,看着金黄饱满的颗粒,满是笑意。他说,从种子、地膜到化肥,乡政府统一供应,关键生长组织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有了这些保障,种地更有底气。
“良种”是丰收的关键。今年,静宁县全面推广玉米“京科 968”“先玉335”和陇薯系列马铃薯种子,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覆膜种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指导,确保良种在每个种植环节都有科学支撑。“从播种到管理,都有技术员指导,遇到问题随时问,咱农民也能掌握‘好技术’。”李永永说。
界石铺镇荣原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鹏介绍,合作社今年覆膜种植250亩玉米和马铃薯,其中,120亩粮饲兼用型玉米开始机收,加工成青贮饲草销往周边肉牛养殖场,毛收入有望15万元。“再有半个多月,其余50亩玉米和80亩马铃薯即将成熟,预计玉米亩产1800斤以上,洋芋亩产超过4000斤,合作社种植总收入约30万元。”王鹏说。
在静宁县旱作农业连年丰收的背后,离不开该县近年来对“五良融合”战略的持续深化与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1个种粮乡镇完成了19.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这些平整的土地和完善的灌溉设施,将曾经的“望天田”转变为了可靠的“稳产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地的质量,更为后续的良种、良法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好底子”。 静宁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富位指出,静宁县在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耕地、播种、收割等关键农业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农机作业率已超过70%。在“良制”的保障下,通过实施补贴地膜、提供机械化服务、扶持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等政策措施,静宁县正有力地推动旱作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我县在旱作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高标准建设了10个旱作农业示范带,14个千亩以上的示范点,从而形成了“集中连片、整流域推动”的发展新格局。在全县85万亩旱作农作物中,粮饲兼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洋芋种植面积47万亩。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在5个乡镇推广种植了5.5万亩的糜谷等特色小杂粮。再加上夏收的20万余亩小麦,预计全县粮食总产量将超过27万吨。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县在旱作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创新“共享储能”与跨省绿电交易,甘肃探索新型电力系2025-11-04
- 静宁85万亩旱作农业丰收在望,“五良融合”激活旱作农2025-11-04
- 5年开店480家,辣子王成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化典范,获产2025-11-04
- 著名学者以诗词为钥 解码兰州作为“活档案”的沧桑与2025-11-04
- 专家驻场、全天候转派:兰州12345热线创新模式直击供2025-11-04
- 从创作到发行全链条进步,中国电影产业为衍生品爆发奠2025-11-04
- 国产电影衍生品迎来爆发式增长,暑期档收入同比激增122025-11-04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追觅公益“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甘肃启
- “背着半棵树寻找星空”:《星空与半棵树》
- 网传肖战将出演《十日终焉》男主,现象级IP
- 《震耳欲聋》凭现实题材破圈,精准切入两千
- 西和籍作家张杰散文集《我的家在陇之南》出
- 滥用远光灯致夜间事故占比超30%,治理“瞬
- 微信不再回收长期未登录账号,以平台担当守
- 宁浩监制、申奥导演《用武之地》定档12.31
- 兰州上线百合主题直播,13位细分领域达人带
- 从单台设备到完整产业链:武威以“重离子+
- 万名球迷见证主场收官!兰州陇原竞技用胜利
- 从静态展览到动态活动,“何以敦煌”公益展
- 三季度冷链基础设施理性扩容,新能源冷藏车
- 三季度食品冷链物流需求达1.17亿吨,果蔬类
- 我国新增和修复湿地超100万公顷,湿地分级
-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取得突破:证实外太阳系物
- 龙羊峡库区形成“渔业+加工+文旅”融合产业
- 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陆地冰壶比赛收官,城关
- 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在奥体中心
- 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武术
- 红古区、兰州新区、永登县分获市运会群众组
- 兰州交响乐团上演“一脉相承”音乐会,完整
- 上海世赛发布官方套餐并聘请11位全球大使,
- 在行走中触摸中国发展的双重脉络:中外嘉宾
- 中外嘉宾沪上参访,从人形机器人到文化框架
- 我国首艘自研大型出口双燃料客滚船在广州交
- 全球最大内河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葛洲坝号
- 甘蒙共建国道213线航天路通车,连接东风航
- 朱雀三号火箭完成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前
- 从杭州折桂到万州冲奖,《哈达铺的灯光》代
- 充电桩将达2800万个!新方案目标“三年倍增
- 中乙:乌拉尔制胜球,兰州陇原竞技主场1-0
- 从线上爆红到线下产业化:脱口秀步入专业化
- 《磨湾记忆》在兰州首发:一部60万字著作守
- 美研究证实: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延缓认知退
- 上海市民舞蹈展演走进商圈,以“商圈+展演
- 第七届中国-欧盟电影节在布鲁塞尔开幕,搭
- 老舍戏剧节剧目《我这半辈子》首演,舞台从
- 献礼“中俄文化年”,马林斯基与艾夫曼芭蕾
- 影视公司未雨绸缪布局衍生品,以长期运营思
- 从创作到营销,中国电影产业全面进步催热衍
- 从“小配角”到新力量,国产电影衍生品收入
- 从存在质疑到文明反思,《禾戏剧·大师之夜
- 香港《狮子山下》音乐会唱响兰洽会,以音乐
- 榆中县文远小学正式揭牌,系该县优化教育资
- “群英荟萃·大美甘肃”美术展启幕,60幅画
- 中乙联赛迎来兰州主场收官战,陇原竞技对阵
- 情绪疗愈成新消费动力,年轻人爱上织毛衣与
- 蹦极也要“出大片”,年轻人“出片刚需”催
- 15名院士及500余专家齐聚兰州,共商能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