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北方20公里处的甘肃农垦集团黄羊河玉米种植基地,在夕阳的映照下,天际染上了斑斓的晚霞,使得广阔的农场田地显得更加辽阔壮观,那翠绿的玉米田被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辉光。
“隆隆声响起——”那是重型农业机械的轰鸣,与“唰唰唰——”的秸秆切割和倒伏声交织在一起,农场员工们把握时机,抓紧收割新鲜甜玉米和糯玉米。
“我们这里是玉米种植的黄金纬度,北纬37度,今年虽然春旱,但及时灌溉施肥,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肥力厚、养分多,玉米出苗齐、苗壮,加上夏季雨水多、河西走廊的充足光照,玉米秆子蹿出几节高、结穗好,今年玉米喜获丰收了,1亩能收获1.3至1.4吨。”黄羊河农场职工张春年高兴地说。
地里,层层蓬勃舒展的玉米叶子随风舞动,墨绿色的波涛此起彼伏。黄羊河农场副总经理刘占奇随手掰了一个甜玉米棒子,剥开皮叶,露出了嫩黄的玉米粒。“全营养,可以吃!”他说着分给地头几位农场职工,大家都称赞比煮熟的玉米还香甜。
“这甜玉米不同于糯玉米,比较娇贵。摘收太早玉米籽粒是一包水,味道不甜但收迟了又变老了。需要在恰到好处的时节采摘,我们得计算着时间抢收。”黄羊河农场党委副书记马占山介绍。
黄羊河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职工陶书,驾驶着阿克斯波(OXBO)全进口多功能大型玉米收获机,奔驰田间,抢收玉米。他休息间歇,记者来到宽敞的驾驶室,目睹了他驾驶收获的全程。
陶书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玉米田,左手扶着方向盘,右手点击扶柄按钮,通过右前方小屏幕可随时监测收摘情况。驾驶室里播放着优美的音乐,减弱了室外机械的轰鸣声。机械前端割台7个分禾器精准地穿行在6行玉米带间,切割器切断玉米秸秆根部,并切成碎块自然落地。在摘穗辊和摘穗板的作用下,玉米果穗柄被拉断,果穗落入果穗仓里。
陶书像驾驶着一艘舰艇“劈波斩浪”,仅仅一个来回,就收获了1公里、12行玉米的果穗,果穗仓装满了玉米果穗。他将收获机开到地头上,一辆大型货运车正在等候。他点击操作按键,收获机自卸果穗仓缓缓升起,将玉米果穗悉数倒进大货车车厢里。
“我学会开玉米收获机有4年多了,这种收获机马力大、效率高、轮胎宽,小雨天也能收获。平均每天收获300多亩玉米,对玉米棒子的损伤率也很低。”陶书说。
大货车装满了10余吨的玉米果穗后,穿过高标准农田间宽阔笔直的道路,将收获的玉米果穗马不停蹄地运到加工车间,保鲜加工不能耽误工夫。
此时已是晚上8时许,在黄羊河农场食品公司,灯火通明,空气中洋溢着甜滋滋的味道。
在晾场地上,一堆堆刚拉运来的玉米棒子被工人送上传输带,自动进入一台台玉米剥皮机,机器上一组组齿轮箱将玉米棒子嵌住,快速旋转中,剥皮辊摩擦中将玉米苞叶剥离。一个个苞叶被机器剥离的果穗,经过传输带送往下一个环节,自动精细化去掉玉米须或者进行脱粒。
同时,剥皮、脱粒后产生的玉米苞叶、玉米须和玉米芯等,由传输带分离后堆成小山。“这些玉米苞叶等加工分离的副产品,还有大田里收获时粉碎的玉米秸秆等,都将用于加工玉米青贮饲料,变废为宝,经过牛羊养殖过腹还田,实现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刘占奇说。
周边乡镇村庄被雇用的村民们,在生产线旁认真筛选,经过一道道环节,一筐筐脱皮干净、籽粒饱满、行列整齐的玉米棒被送往加工车间。
走进加工车间,通过透明密封的玻璃,里面热气氤氲。一条速冻玉米粒生产设备机声嗡嗡,严格按照规程加工生产。清洗环节去花丝,确保原料清洁卫生;漂烫环节蒸煮玉米,杀死细菌,防止破坏酶的活性;冷却环节,降低温度;速冻环节,对冷却后的玉米速冻处理;最后进行包装、冷藏、储存……生产出籽粒饱满、色泽鲜亮的速冻甜玉米粒。另一套真空玉米生产线主要加工糯玉米。
“这就是我们的‘黄羊河’品牌甜玉米、糯玉米,从田间到餐桌美食,2小时快速保鲜!”刘占奇自信地说,“经过严格的筛选环节和精良的工艺流程,快速锁住了玉米的新鲜,有效保存了玉米的膳食纤维、矿物质钾、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保持了每一粒甜糯玉米的最佳口感,籽粒饱满、软糯香甜,成为健康轻食的新选择。”
这,正是农垦技艺的磨砺,规范标准的塑造,孕育出深受市场喜爱的甜糯玉米,从而成为国内行业的佼佼者。
在晚上接近9点,也就是晚上7点钟左右,从田地里采摘的新鲜玉米已经完成了生产加工。当记者走出工厂大门,发现几辆冷藏货车正静静地停在那里,准备在第二天将货物运出工厂。
据了解,黄羊河农场在2009年成功建设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真空保鲜糯玉米生产线,这一里程碑式的工程标志着我国糯玉米产业技术的重大突破。近年来,农场又投入建设,新添置了速冻玉米粒生产线,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目前,这两条生产线年产量达到5000万穗甜糯玉米,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至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速冻玉米粒产品主要供应于国内高端餐饮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 年产5000万穗,黄羊河农场甜糯玉米出口多国跻身行业翘2025-11-04
- 创新“共享储能”与跨省绿电交易,甘肃探索新型电力系2025-11-04
- 静宁85万亩旱作农业丰收在望,“五良融合”激活旱作农2025-11-04
- 5年开店480家,辣子王成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化典范,获产2025-11-04
- 著名学者以诗词为钥 解码兰州作为“活档案”的沧桑与2025-11-04
- 专家驻场、全天候转派:兰州12345热线创新模式直击供2025-11-04
- 从创作到发行全链条进步,中国电影产业为衍生品爆发奠2025-11-04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追觅公益“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甘肃启
- “背着半棵树寻找星空”:《星空与半棵树》
- 网传肖战将出演《十日终焉》男主,现象级IP
- 《震耳欲聋》凭现实题材破圈,精准切入两千
- 西和籍作家张杰散文集《我的家在陇之南》出
- 滥用远光灯致夜间事故占比超30%,治理“瞬
- 微信不再回收长期未登录账号,以平台担当守
- 宁浩监制、申奥导演《用武之地》定档12.31
- 兰州上线百合主题直播,13位细分领域达人带
- 从单台设备到完整产业链:武威以“重离子+
- 万名球迷见证主场收官!兰州陇原竞技用胜利
- 从静态展览到动态活动,“何以敦煌”公益展
- 三季度冷链基础设施理性扩容,新能源冷藏车
- 三季度食品冷链物流需求达1.17亿吨,果蔬类
- 我国新增和修复湿地超100万公顷,湿地分级
-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取得突破:证实外太阳系物
- 龙羊峡库区形成“渔业+加工+文旅”融合产业
- 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陆地冰壶比赛收官,城关
- 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在奥体中心
- 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武术
- 红古区、兰州新区、永登县分获市运会群众组
- 兰州交响乐团上演“一脉相承”音乐会,完整
- 上海世赛发布官方套餐并聘请11位全球大使,
- 在行走中触摸中国发展的双重脉络:中外嘉宾
- 中外嘉宾沪上参访,从人形机器人到文化框架
- 我国首艘自研大型出口双燃料客滚船在广州交
- 全球最大内河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葛洲坝号
- 甘蒙共建国道213线航天路通车,连接东风航
- 朱雀三号火箭完成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前
- 从杭州折桂到万州冲奖,《哈达铺的灯光》代
- 充电桩将达2800万个!新方案目标“三年倍增
- 中乙:乌拉尔制胜球,兰州陇原竞技主场1-0
- 从线上爆红到线下产业化:脱口秀步入专业化
- 《磨湾记忆》在兰州首发:一部60万字著作守
- 美研究证实: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延缓认知退
- 上海市民舞蹈展演走进商圈,以“商圈+展演
- 第七届中国-欧盟电影节在布鲁塞尔开幕,搭
- 老舍戏剧节剧目《我这半辈子》首演,舞台从
- 献礼“中俄文化年”,马林斯基与艾夫曼芭蕾
- 影视公司未雨绸缪布局衍生品,以长期运营思
- 从创作到营销,中国电影产业全面进步催热衍
- 从“小配角”到新力量,国产电影衍生品收入
- 从存在质疑到文明反思,《禾戏剧·大师之夜
- 香港《狮子山下》音乐会唱响兰洽会,以音乐
- 榆中县文远小学正式揭牌,系该县优化教育资
- “群英荟萃·大美甘肃”美术展启幕,60幅画
- 中乙联赛迎来兰州主场收官战,陇原竞技对阵
- 情绪疗愈成新消费动力,年轻人爱上织毛衣与
- 蹦极也要“出大片”,年轻人“出片刚需”催
- 15名院士及500余专家齐聚兰州,共商能源材